舒婷《給二舅舅的家書》及其写作背景

舒婷《給二舅舅的家書》及其写作背景

    最近「二舅」很熱,這種宣傳遊戲的效果如何,見仁見智。但是,讓「二舅」扮演重要宣傳角色,其實早在四十多年前就開始了。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兩岸解凍,廈門成為對台灣工作的前沿,廈門宣佈對外開放,吸引港台及海外華僑來投資。在這個時候,如何加強對台統戰,動員旅台人士返里探親也成為宣傳的一個重要工作。1980年3月,舒婷就完成《給二舅舅的家書》,既然是「家書」,最早可能是刊在對台刊物或廣播中播出,1990年代收入詩集正式出版。全詩正文如下:

給二舅舅的家書

二舅舅在台北

台北是一條有騎樓的街

廈門這頭落雨

街那頭也濕了,濕在

阿舅的「關公眉」

街那邊玉蘭花開時

廈門故宮路老宅飄滿香味

香了一盒黃黃的舊照片

照片上二舅舅理個小平頭

眼睛淘氣地乜斜

哎呀

老外公翻照片的手指顫巍巍

二舅舅過海去求學

隨身帶去一撮泥一瓶水

咸光餅、青橄欖

四舅舅的壓歲錢

大姨媽一針一線絎的被

還有

你不回頭

怎看見的外婆兩行淚

二舅舅去時一路揚著頭

口袋塞滿最貪吃的小零嘴

全不知道這條街那條街

騎樓同樣遮陽避雨

四十五年不連接

直到枇杷樹下你送女兒去留學

一路揚頭走的

是我快活的小表妹

你才體會到外婆每夜窗前的祈禱

如何被星空和海浪拒絕

夢已不圓

各照月半邊

木瓜老了,果實越甜

你兒時練楊家槍

令它至今傷痕累累

外婆老了,思念更切

糊塗時叫人買貢糖,買

阿昌仔最愛吃的咸酸梅

更老的時候她躺在床

細數門前過往的台灣遊客

「怎麼聽不見你二舅的腳步聲

他老愛倒趿著鞋」

這首詩用細膩的筆調,向讀者描述了二舅的形象以及赴台經過,尤其是親人對遠在台灣45年前未見面的兒子的思念。全詩最後以一位暮年多病臥床不起的老母親的身份,呼喚在台灣的親人返鄉探親。舒婷曾經對友人表示這首詩所講故事是真實的,因為兩岸隔絕,當時福建有許多家庭無法與台灣的親友來往,她外婆家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為配合對台統戰,有不少類似的文藝作品被創作出來,從後面的效果來看,宣傳無疑是發掘了巨大的作用。僅1980年一年內海外華僑包括港台人士來廈門旅遊探親人數就接近5萬人,訪客數字在全國都居前列。同一年,廈門宣佈成立經濟特區,開通與香港直航,台灣遊客來者更多。在這種新的政治氣氛中,舒婷這首詩的創作與時代很相宜,也符合福建省文聯專業作家的工作職責。講起統戰,有時詩歌的力量未必比炮彈要弱呢!不過當時舒婷父母雙方家族在海外生活的很多,為什麼偏偏挑了「二舅」來寫這首詩,可能是偶然,也可能是有其他原因。

今天宣傳「二舅」,與當年背景已大不相同。五代詩人世家的舒婷寫「二舅」,是配合對台統戰工作,今天當局拉出「二舅」來進行爆炸式宣傳,可能是想加強對內「維穩」工作。但不管宣傳者是何用心,讓大家都有機會來懷念回憶自己「二舅」,對於弘揚家族親誼也許是件好事。

發表留言